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基地
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大城市学院,共论“服务经济与贸易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6-14 15:59
浏览次数:
字号:[ ]

当前,全球经济服务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经济时代,如何加强高校国际贸易学科交流,研究与探索服务经济与贸易新发展趋势?如何借力数字外贸新引擎,促进服务经济与贸易新发展?

6月12日—13日,由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主办,浙大城市学院和杭州新丝路数字外贸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服务经济与贸易论坛在我校举行。论坛以“借力数字外贸新引擎,促进服务经济与贸易新发展”为主题,在数字贸易的新趋势、新探索背景下,旨在不断加强高校国际贸易学科之间的交流,促进服务经济与贸易的新发展。

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3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共襄数字外贸、服务经济与贸易新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了7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外企数字化转型、服务贸易等方面作主旨报告。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郑健壮主持报告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交流,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研究的发展,本次论坛设立了两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贸易与服务业数字化”“数字贸易与服务业数字化”探索数字化运行发展服务经济与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主旨报告观点集锦

盛斌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盛斌作了题为“数字经济如何改变国际贸易”主旨报告。他指出,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构成,其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地理距离对贸易的影响被大大削弱,中间品贸易被数字传输、本地生产逐步取代,平台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增强。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基础设施对贸易的影响愈发重要,数据自由流动、隐私与互联网规制成为关键政策。

朱廷珺

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

朱廷珺的报告主题为“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承载着国家关切和教育期盼,支撑着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影响着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全社会共担责任。如何构建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的体系?朱廷珺认为,高校应重新审视发展定位,高校的转型发展需要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进行专业的调整和优化。此外,还需要探索学科和专业建设一体化问题,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等。

潘建军

杭州新丝路数字外贸研究院理事长、米奥兰特国际会展董事长

潘建军以“疫情背景下,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及人才需求”为主题作了报告。新冠疫情仍在海外持续蔓延,外贸企业如何安全穿越疫情?潘建军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后疫情时代外贸企业的不二选择,数字化服务应用是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之一。从杭州外贸企业数字化应用来看,人才和知识的需求点有数字建站、传统B2B平台开店、跨境电商独立站运营、数字展览、数字广告投放等。中国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数字外贸服务商,更需要数字外贸教育及人才供给。

李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

李俊在主旨报告中说,数字贸易的产生,可以从数字产业国际化、技术驱动传统贸易方式变革、数据跨境流动三个视角来理解。目前,世界各国及不同机构对数字贸易的理解并不一致,在全球范围内也无权威精确定义。李俊认为对数字贸易的界定应具有包容性,可有针对性、场景化的理解和认识。当前,当前测度数字贸易的许多领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数字贸易的测度仍然存在诸多难点,例如货物类跨境电商(订购)统计口径难统一,服务类跨境电商(订购)未纳入统计等。

崔日明

辽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对外贸易视角出发,积极探索进口贸易尤其是服务进口贸易对一国就业可能形成的关键影响,有助于为中国优进优出外贸战略的实施以及进一步扩大就业的举措提供直接的理论参考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服务进口是否能促进进口国就业增长?不同进口增长来源所引致的服务进口是否会对进口国就业产生相同的效应?服务进口本身的促进作用又是否存在异质性?针对上述问题,崔日明作出了详细解答。

彭水军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

中国既是货物贸易大国,也是服务进口大国。高水平开放必定意味着服务贸易的逐渐开放,那么服务贸易开放能否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条绿色升级道路?彭水军提出,服务贸易成本下降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提质增效和绿色转型。服务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技术效应渠道、成本效应渠道和资源配置效率渠道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服务贸易开放带来的减排效应,在非国企和非出口企业中表现地更为明显。

黄建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针对“双循环”下的世界经济与国际竞争新趋势,黄建忠指出新时代世界经济的核心内涵是数字经济,新时代比较优势及异质性源于数字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是工业4.0。“双循环”背景下,装备产业需要重新认识“战略机遇”,抓住“时空窗口”,扩大差异试验。扩大“应用场景”,集成优化营商环境。新时代,数字科技与数字经济的开放,应防止“脱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则应防止脱实向虚,避免数字与金融双重泡沫。


文字:孙金秀;图:孙亚飞、金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