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数字化转型与社会责任管理研究中心”召开第四轮建设启动研讨会 |
发布时间:
2021-01-27
14:32
浏览次数:
|
2020年12月,经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商学院“数字化转型与社会责任管理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获批第四轮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这是我院继“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完成第三轮杭州市哲社重点基地建设评估后,在科研平台上取得的新的成绩。 在新一轮建设伊始,为了更好地分析内外部环境,梳理发展战略和具体工作思路,研究中心于2021年1月26日下午,在商学院文五307召开了第四轮建设启动研讨会。杭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朱学路,杭州市社科联副主席何善蒙,杭州市社科联科研管理处处长梁坤,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教授,浙江省委党校数字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梦周到校进行系统点评和全面指导。浙大城市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陈勇教授,商学院院长郑健壮教授、副院长谢文武教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奇泰松副教授,及中心各团队负责人和科研骨干一起参与汇报和研讨。会议由商学院副院长谢文武教授主持。 谢文武教授对与会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表示了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研究中心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期待各位领导及专家畅所欲言,为研究中心新一轮的建设提供建议,从而进一步明晰研究定位,完善发展思路,拓展协同资源。 郑健壮教授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奇泰松副教授分别对中心的研究工作和建设思路进行了汇报。郑健壮老师对研究中心的基本定位与工作目标、年度任务与研究基础、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进行了简要汇报,突出了中心的两大领域“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社会责任管理”。沈奇泰松老师从中心的治理机制、团队建设、研究支持和活动形式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方案汇报,突出了中心建立的七个团队,并对各个团队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计划进行了重点汇报。 陈畴镛教授从研究中心的定位、导向和领域三个方面对中心假设提出了建议。陈教授表示,浙江要打造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而杭州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研究中心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杭州亦或是浙江的现实问题,社会的具体需求开展研究。同时,要结合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两大领域,将中心打造成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新型智库。 徐梦周教授充分肯定了研究中心的选题和定位,并对中心的研究方向、平台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她认为,研究中心应将各个研究方向,如旅游管理方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向、跨境电商方向等与杭州实践结合起来,让中心的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中心应拓展业界资源、区界资源、行业平台资源和政府机关资源,成为联接理论学术界和政府(企业)的中间力量。 梁坤首先肯定了中心在第三轮建设中取得的建设成果,然后从研究中心的项目管理层面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心的立项数量与时间、经费的年使用率、立项课题的结题率、课题成果的质量都是在新一轮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何善蒙认为,研究中心应体现自身强项,立足杭州,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研究中心的几大研究方向应积极展开良性竞争,凝聚新的学科特色,形成新的学科优势。其次,可以借助中心这一研究平台,凝聚外校青年人才或高层次人才,最终形成基地自身特色。 朱学路指出,研究中心在三年建设期内,应重点关注全会报告和杭州十四五规划,做到立足杭州、研究杭州、服务杭州。他认为,研究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不是为了建基地而建基地,而是为了创造人才、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基地的研究成果可实现教研一体化,做到成果进课堂、进讲堂;发挥业界专委会的作用,争取在3年建设期内提交调查报告或总报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会议最后,郑院长再次向对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做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和骨干教师表示由衷感谢。他强调,研究中心会认真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机制和建设方案,努力将中心建设成标杆案例传播的主阵地和政策涌现的思想库,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朱婷婷;图:孙亚飞、朱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