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动态
大讨论丨少年壮志,共创未来——乌镇管理案例研究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 2020-07-13 16:59
浏览次数:
字号:[ ]

7月9日,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钱辉、钱继钰和服务管理系的季靖三位老师带领薄劭翔、翟翌辰、陈睿之、何瑞、许占婧、张泽华六位同学前往乌镇进行实地调研。

本次调研任务是了解基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为“中国管理案例研究”和“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大赛”收集素材。调研对象有三位:第一位是桐乡市委常委、乌镇党委书记姜玮,第二位是桐乡市政协副主席兼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委员会(简称互承委)主任施如玉,第三位是原桐乡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知名博主“乌镇老田埂”、陈向宏团队资深顾问邵云。

施如玉主任访谈的话题是关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组织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六届,施主任亲历六届,四、五、六三届更是作为操盘手负责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落地执行。正因如此,施主任对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组织管理各项事宜如数家珍。施主任围绕“如何组织”这个主题,总结了世界互联网大会顺利举办的六点管理经验。

乌镇党委书记姜玮书记发展战略的视角讲述了乌镇从1999年以来的几次战略转型。他指出,乌镇目前还是处于关键的战略发展期,在这个经济全球一体化、两极分化都非常明显的时代,乌镇既要满足当地居民安居乐业需求,同时又要向全球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姜书记认为,当前乌镇的IP形成是几个历史发展阶段叠加的成果。首先,乌镇过去20年营造了“与人为善”的旅游文化,在普惠当地居民的同时,也形成了乌镇对游客发自内心的友好氛围;其次,乌镇前期进行了高标准、大力度、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乌镇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乌镇获得了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宝贵机遇,“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永久落户,倒逼乌镇转型,由以前纯粹的旅游生态向为创客服务的创客生态转型。乌镇目前在制造业层面着力围绕三大领域、四个行业、五大功能板块布局,在社会管理层面上则引入四个“一”管理体系。

此外,姜玮书记也谈了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观点。姜书记认为,未来的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旅游消费者会借助OTA平台进行个性化定制,未来旅游管理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复合型人才,高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能仅局限于“旅游”层面,而要扩展思路,多学科交叉融合。姜书记还建议,未来可以展开校地合作,安排浙大城市学院的学子来乌镇做一天的“镇长”,在实践中学习。

邵云老师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作为几十年的记者从业人员、二十年乌镇景区操盘手、陈向宏团队的资深顾问,邵老师认为乌镇从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既保留了古镇的底色又插上了互联网这一高科技翅膀,实现成功转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找准对象、宣传到位、打出文化牌、抓住机遇、两区两化、互联网转型等六个方面。 

本次乌镇调研让我们的师生团队受益匪浅,不仅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社会基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也为团队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收集了更多鲜活而真实的一手资料与素材。

   

   

(文:许占婧;审核:季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