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报名的通知 |
发布时间:
2020-05-19
11:05
浏览次数:
|
生活中各种创意随处可见远到宇宙天体近到一双筷子都可以产生无数个想法好的创意不仅带来美感还能有很强的实用性“创新改变生活,习惯伴随一生”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新问题养成独立创新思维的习惯如果每个人的创新潜能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相信我们的科技发展会更加精彩! 本次大赛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承办。
一、 参赛对象 高等院校在校研、本、专科生,及部分境外邀请高校学生。
二、 参赛条件 (一)报名要求 参赛院校根据本单位情况,组织校内选拔,并由学校有关负责部门推荐报名参赛。所有参赛者均需以所在学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不接受个人报名。请有意向申报的同学,在2020年5月29日17点前将参赛报名表和参赛作品发至baolw@zucc.edu.cn (参赛报名表可在下方竞赛官网下载),如有疑问请咨询文五310李老师。
(二)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竞赛共分三个主题,学生只能选择参加第一或第二主题之中的一个主题: 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本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鼓励学生“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日一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创新灵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参赛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要求参赛选手在一个月(连续30天)时间内,每日记录一个自己的创新设想或者创意点子,可以文字叙述,也可图文兼备。该创新设想没有范围限制,可以是身边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是天马行空关于未来的幻想;无形式限制,既可以是灵光一现的金点子,也可以是深思熟虑的新方案。记录思维的痕迹,播下创新的种子,开拓想象的空间。 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实物)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和技法,将创新的思想通过实物展现出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巨大价值。参赛学生以小组(不超过3人)为单位。要求参赛学生用废弃的易拉罐或塑料瓶为主要材料(即超过60%),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形成一件有价值的作品(工具、日用品、艺术品、玩具等)或者一个有组织的作品类。 主题三:创新风暴—(待定命题) 本主题由组委会邀请的参赛学生参加。组委会将在确定决赛名单后,向参赛学生发出参加本主题的邀请。收到邀请的学生将同时收到这一主题的具体要求。 2.提交要求 (1)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学生的原创作品,尚未对外发布过;该作品,除了参加校内相关赛事外,未参加过校级以上比赛;(2)实物作品运送和参赛期间的保管工作由参赛队伍自行负责,组委会不负责;(3)提交的所有视频和文字材料,组委会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底稿。 3.作品提交 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每项作品限定参赛学生1人、指导教师1人(可以无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将《每日一设想(创意)记录册》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档(采用pdf格式),并选择三个最优秀的创意制作出三个介绍视频文件(采用mp4或flv格式,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M、时长不超过3分钟。对于不具备视频制作条件的参赛选手,可以选择制作PPT文件。)。上述资料只需提交电子文档。 该主题各高校参赛作品数的限额由基本限额和奖励性限额构成:基本限额为10项;往届比赛成绩优异的学校,以及校内赛参赛人数超过200人的学校,可以向组委会申请增加奖励性限额(需提供辅助材料:①校内赛所有参赛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清单;②校内赛的获奖学生清单)。组委会将根据各校的情况和全国参赛规模,做进一步名额调整。 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实物) 每项作品限定参赛学生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1人(可以无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将作品制作成一段视频(采用mp4或flv格式,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M、时长不超过3分钟;对于不具备视频制作条件的参赛学生,可以选择制作PPT文件。),并撰写《创新作品申报书》(阐述创意来源、制作过程、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心得体会)。上述资料只需提交电子文档。 该主题各高校参赛作品数的限额由基本限额和奖励性限额构成:基本限额为10项;往届比赛成绩优异的学校,以及校内赛参赛人数超过100人的学校,可以向组委会申请增加奖励性限额(需提供辅助材料:①校内赛所有参赛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清单;②校内赛的获奖学生清单)。组委会将根据各校的情况和全国参赛规模,做进一步名额调整。
三、 奖项设置 (一)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一等奖(≤12%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二等奖(≤25%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三等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一等奖(≤8%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二等奖(≤20%本组参赛作品总数)、三等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 一等奖(≤10%受邀参赛作品总数)、二等奖(≤20%受邀参赛作品总数),颁发获奖证书; (四)其它奖项“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优秀组织工作者”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五)补充说明视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组委会有权对获奖名额和等级进行相应调整。 四、 大赛流程 受新冠肺炎影响,竞赛组委会决定第三届全国赛采用网络方式进行决赛,各项工作流程时间节点调整如下: 五、 知识产权保护特别约定 (一)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设计和制作人员所有;(二)以教育或者社会公益为目的,竞赛组委会有权授权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参赛作品的保存、拷贝、展示和出版;(三)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也不得侵犯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如有违反,一切后果由参赛队和相关责任人负责。
六、 决赛地点 东南大学,详细地点,另行通知。
七、 竞赛咨询平台 官方网站:http://niec.seu.edu.cn 微信公众号: 大赛官微 东大科技园官微 总负责人: 张志胜(东南大学)、冷护基(安徽工业大学) 评委会主席: 组委会主任: 贾方(东南大学)、沈孝兵(东南大学) 秘书处:21118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机械楼345室 参赛联系人(大陆学校): 闫 焱: 025-52090500、yanyan@seu.edu.cn 刘志忠: 025-52090501-8313、lzz@seu.edu.cn 参赛联系人(其他地区学校): 陈爱玲: 13143639964、QQ2747257236
八、 工作要求 请各有关高校组织好校内选拔,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正确理解竞赛的目的,协调好竞赛活动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之间的关系。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的各种赛前和赛后信息由组委会统一发布,请各参赛院校及时关注全国竞赛的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附件1:全国赛联络员信息 附件2:全国赛报名汇总表(主题一) 附件3:全国赛报名汇总表(主题二) 附件4:《每日一设想(创意)记录册》参考样本(主题一) 附件5:创新制作作品申报书(主题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