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党委组织参观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
发布时间:
2020-11-21
20:36
浏览次数:
|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位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以西的云冈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岁月洗礼,云冈石窟仍以其中国雕塑史和中国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为世人惊叹。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1月20号下午,商学院党委组织党员教师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参观“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特展。 这次展览主要展示云冈石窟的考古成果和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以及在数字化时代文物保护、展现和传承的新探索。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岁月留菁华”“瑰宝再发现”“考古新发现”“数字化再现”。本次展览精选云冈石窟研究院所藏石雕造像、碑刻、陶瓷器具、建筑构件等文物112件(套),回顾并整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记录云冈石窟的中外学术文献、珍贵历史影像,许多展品为首次向公众集中展出。展品还包括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完成的世界上首个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作为第四单元展出。展示了云冈石窟在中国艺术史上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览的最后,大家共同参观了第四单元“数字化再现”,这个单元直接将我们沉浸到云冈空间。该单元是1:1复原的云冈第12窟。云冈第12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窟区,因色彩华丽而成为“五华洞”的主要洞窟之一。洞窟正面呈长方形,分前后两室,四壁布满层层叠叠的飞天伎乐,共雕刻14种50多件乐器,是当时社会各民族乐舞艺术大融合的真实写照。参加活动的老师一起体验了互动小游戏,通过点击互动,为石窟中的人物形象线描着色,并可以扫码下载自己创作的作品。 通过参观,教师了解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领会到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文字:张可怡 文字编辑:徐亚楠 摄影:曾庆坤 图片编辑:邵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