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骨干教师参加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专家研讨会 |
发布时间:
2019-11-04
08:35
浏览次数:
|
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2019年9月,袁家军省长提出要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打造浙江特色小镇2.0版本。2019年底,国务院将在杭州召开国家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专题会议。 在上述背景下,受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于2019年10月30日召集省内相关专家,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伟民楼召开“浙江打造特色小镇升级版”专家研讨会。 此次研究会邀请的专家包括原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现任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刘亭,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兰建平,浙江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浙大网新集团高级副总裁吴晓农等政、学、企各界的省内专家。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院长、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健壮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勇副教授受邀参会,并在研讨会进行专题发言。 郑健壮教授认为,研究和探讨“特色小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这个问题必须要回到当时浙江省推进和实施“特色小镇建设”的初心。其实,回顾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考察杭州云栖小镇时提出的“小空间,大产业”,袁家军省长在2018年9月13日我省特色小镇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及2019年9月关于“特色小镇2.0版建设”的讲话,其核心要义就是“聚焦八大万亿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因此,浙江打造特色小镇的初心,就是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因此,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初心来看,实现“特色小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关键在于产业要素的高级化。主要包括:人才、技术和资金。而资金是为人才和技术服务的。产业基础高级化最终反映在产业链现代化及产业链的全球竞争优势。其次,打造产业链现代化,在特色小镇2.0版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特色小镇在选择和培育上,必须立足于大城市及周边以及新兴产业,不能搞“遍地开花”。因为偏远的小地方很难集聚高级人才和高技术。目前全国特色小镇失败的例子已说明这个问题;二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重构产业链。除了高技术产业培育外,一个重要工作是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重点是通过“补链、延链”向研发、高端制造、营销和生产性服发展;三是,特色小镇的生态、生活构建是为了吸引人才,因此,尤其要注意旅游功能的定位。旅游功能的建设重点是为了生态和生活,重点是为了吸引人才。所以,除了旅游功能以外,特色小镇周边的医院、教育、交通条件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四是,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有一个升级机制。当特色小镇内部创新创业企业成长时,如何考虑进一步为这些企业发展设计新的空间。杭州“梦想小镇”成功经验就是随着新创企业成长,新创企业从“梦想小镇”迁移到“海创园”,是一种成功路径;五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考核指标应作适当调整,尤其应该从以投资为主向人才引进、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新产品率等衡量技术升级指标为主。 (文字:陈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