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在文五413开展就业分析和教研会。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晖,国际贸易系主任陈勇、副主任赖勤,以及国际贸易系的部门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展就业摸底分析,以就业促生源 
会上,经书记就2019届应届生的就业工作形势展开了讨论。“就业工作导向招生工作,高就业率助力高生源质量。”经书记表示,要实现明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段线的招生目标,就要在招生上下功夫。此外,经书记还强调了目前2019届毕业生班主任的三项主要工作:一、了解本班学生及论文指导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方向。除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就业问题也是重中之重;二、做好考研指导工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生考研形势大好,教师团队要做好指导工作,关注学生面试、复试情况;三、关注学生的毕业状态。 与会的蒋文杰等几位班主任老师汇报了班级学生的出国、就业情况,商学院国际贸易系学生现已陆续收到就业协议和国外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国贸系的李冬老师建议,教师们要提醒学生及时关注自己的自审情况,国贸系主任陈勇老师则强调了各位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给出反馈。 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商务人才 
跨境电商是以数字技术驱动的,以跨境平台为依托、大数据为支撑,贸易链扁平化、供应链全球化的“互联网+外贸”新业态。在跨境贸易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即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新动力的环境趋势下,企业也面临新问题:人才数量缺口大、人才流失量大、人工培养成本高,急需高校输送有相关能力的专业、战略性人才。而高校却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不够精准,频频出现校企合作不深、产教脱节等问题,课程建设、专业建设需要深入思考。在接下来的分院建设中,商学院预备建设实训基地,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和在线课程的建设。 赖勤老师参与的首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于12月2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杭州作为跨境电商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个试验区,将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赖老师在会议中讲到,校企结合在现阶段远远不够,需要在校、政、企合作的前提下,邀请资深专家进入对接。她建议推出与时俱进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以选修或者公选课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部分高校通过实践基地在电商发展方面进行了实战学习,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以“真题真做”的形式出现。“结合具体情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种成功的经验也可引用到商学院的教学实验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赖老师着重分析了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课程体系,并结合深圳和上海的部分案例,再次强调了各资源综合考量对于跨境电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文字:黄昕慧;摄影:章哲焕;编辑:项一晨/周紫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