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谭岚,女,获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兼教工党支部书记、金融学专业和UW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学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遴选入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等两个省级人才学术荣誉称号;主持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改1项,在《Sustainability》、《Int. J. App. Mat.Stat.》、《经济研究》、《人大复印转载》和《社会科学战线》等权威期刊和一级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 SSCI和SCI同时收录的论文2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家一级)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曾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冬日午后的阳光,柔和而悠长,缓缓地从教三的窗子里挤了进来。此时,谭老师还在台上讲课,不时露出笑颜。
“我读博士的时候,一进师门,我的导师就同我们说,做科研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立足学术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立地’就是基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服务当地经济。”
新时代方向,新梦想选择
城镇化已然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由量变到质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谭岚老师也是其中之一。
脱离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将会失衡。有的城市规模扩大,却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即使经济得到增长,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不会提高。谭老师不希望“逃离北上广”的现象出现在杭州,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年8月,谭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An Economical, Sustainable Pathway to Indole-Containing Oxindoles: Iron-Catalyzed 1,6-Conjugate Addition in Glycerol》在国际期刊《Sustainability》发表,并在今年10月份被SSCI和SCI双检索。
当问及这篇论文的写作灵感时,谭老师表示这源于与合作学者Abdul Rahman的偶然谈话。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许多工厂的发展受到限制。废水废气能不能过关,副产品能不能被较好地处理,如何实现经济环境的双重效益成为诸多工厂面临的难题。当聊天聊至循环经济学时,有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何不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生产工艺的改变?加之谭老师对资源环境类论文的持续关注,便出现了这篇论文的雏形。
科研求索路,漫长却美好

“时间实在是不够用,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除了论文写作需要时间,前期准备的工作量更是浩大,困难重重。但科学研究是漫长却美好的事情,交流、学习、坚持是秘诀”,谭岚老师说道。
科研求索路虽是孤独的,但做科研却不能自我封闭。与合作的学者交流方法经验,相互补充,不断克服研究障碍;参与商学院的教师双周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聆听他人的科研角度方法;参加各类人文社科交流论坛,相互借鉴,了解不同学科知识。“与其他教师学者交流讨论,对扩展视野和思路非常有帮助,往往能从中获得灵感、得到启发。”谭老师十分享受科研交流的过程。
科学研究需要知识的积累,时刻关注最前沿的资讯。关注顶尖杂志的学术论文,学习新的主题、趋势,交叉学科的研究更是要不断学习新的领域知识。科学研究每年的趋势都在变化,谭老师紧跟最新资讯,利用新的工具新的方法,适时变换思考的角度维度,通过自我学习不断实现突破。
除去交流和学习,坚持也必不可少。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改稿,谭老师始终如一,根据审稿人提出的要求进行反复修改。科研从来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放弃就没了,做下去还有东西。”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谭老师也不知道会如何,一切都是未知的。她投入努力,克服重重艰辛,坚定自我,重新学习,最终获得突破。
“科研带来的成就感当然是有的!”谭老师笑着说道。将经济学的知识融入新的学科,帮助企业找到更优化的发展路径。谭老师在采访中非常谦虚:“其他厉害的研究人员太多了,跨学科研究中的知识盲区需要从头学习,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但相比先前的自己,能够有所突破,这就让我很快乐。”
科研与教学辅车相依

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教学也是如此。那么谭老师在努力科研的同时,如何兼顾教学,从而在科研方面出成果时,不仅几乎每个学期都拿到教学质量奖,并且还参与获得省级的教研成果奖呢?“科学研究和日常教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两者并不是独立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资料,都可以成为日常教学的资源库。同时,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将之所学所思再次进行提炼,这个过程中有时也能激发灵感,发现教研以及科研中一些以前没有发现过的问题。”谭老师的课堂从不照本宣科,她将许多与学科的前沿知识带进课堂,借鉴前人的方法和案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谭老师的课堂很有意思,她会结合时事热点分析课堂知识。像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这些现象反映在生活中的例子都搬进了课堂。”来自金融学专业的许云帆同学这样说。
经济学的课程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需要与现实相结合。谭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多阅读、多思考,平时多看看新闻,多了解一些时事。“阅读的时候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在看了教材以后,再去查相应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我平时就很喜欢看经济史类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很多问题,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非常有趣。”
世间众人“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求索路,愿谭老师在漫漫的科研路上,且行且歌。
(文:王雨欣,项一晨;编辑:李昉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