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商学院教工党员赴安吉余村学习“两山”理论 |
发布时间:
2017-12-11
15:50
浏览次数:
|
12月8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教工党员一行四十余人,乘车前往安吉余村,参观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并实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中午,车子驶入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各个教工党支部依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题词旁合影留念。大家热烈讨论着“两山”理论科学论断,并分析这个重要论断给余村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 随后,老师们来到余村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简短而精炼的宣传片。宣传片展示道,余村人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曾走得艰难而迷茫。20世纪90年代,村民们为了发展,一度炸山、开矿、建水泥厂,余村迅速成为安吉有名的富裕村。可惜好景不长,依靠原始方式开采资源所带来的后果,让村民始料未及,短短几年内,山体大面积遭到破坏,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痛定思痛,全村人决定封山育林,保护环境,先后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但村集体收入也因此大幅缩水。2005年8月,就在余村经济止步不前,不知如何走下去的艰难时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调研,他实地考察了这里,并与村干部进行面对面座谈。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看完宣传片,老师们移步一旁的余村文化礼堂,了解了余村十余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自2005年起,余村人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核心,将自身拥有的良好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十多年来,余村坚定不移地依照绿色发展之路,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共同经营和发展美丽乡村,同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素养,推进法治建设,生态文明蔚然成风。如今的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在持续增长。由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在基层得到了深度实现。 最后,老师们参观了2005年习近平同志视察余村时的座谈会会址,并在当年习近平同志与镇村干部合影留念处集体留影。参观完毕后,老师们沿着主道漫步,欣赏这个整洁、美丽而安宁的小村庄。 2016年6月,安吉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试验县,安吉县委县政府也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争当“两山”理论实践样板地与模范生,努力将安吉建设成为“中国最美县域”。而这样的创新实践,从余村出发,向周边村镇扩散开来,激荡起层层生态文明发展的浪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山”理论科学论断为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商学院教工党员们为余村人坚持不懈发展生态文明的决心所打动。大家在余村的静谧之中,体会“两山”理论科学论断带来的美丽农村可喜巨变。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党员们结合正在学习贯彻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纷纷表示要从基层人民的实践当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文:李想,图:高瞻,编辑:凌正、高瞻、杨叶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