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工商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举行研讨和学习活动。上午举行了教学研讨活动。下午到拱宸桥边参观学习,弘扬公益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当天上午,工商管理系在文五307会议室举行了教学研讨会暨新老师见面会。会上,陈绛平老师分享了暑期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交流体验,并结合该校的课程设置特征,和参会老师们探讨了2018年以后工商管理系两个专业的课程改革方向。
午后,工商管理教工党支部举行“拱宸桥边公益及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支部“党建+公益”系列活动之一。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参观附近的公益及爱国教育基地。屹立在运河上的古老拱宸桥,不但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见证了中国这几百年的沧桑变化。

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杭州拱宸桥一带被辟为商埠,继而成为日租界。日军在拱宸桥航运口设立海关,百姓称之为“洋关”。抗日战争爆发后,原本的“洋关”成了日本宪兵的据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令后,9月5日,黄埔军校的学生兵奉命到拱宸桥接受当地日本驻军的投降仪式。受降仪式就在拱宸桥边的原日军训练场上举行,中方大队长李经珠接受了投降的所有人员、车辆、马匹及各种武器弹药及其他装备。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多,这里渐渐发展成为杭州北部的商贸中心。现在立了一块受降纪念碑,就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内的杭州海关旧址旁。现仅存三幢二层古红色砖木结构的楼房,其貌基本如初,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幢楼均为仿英“券廊式”风格建筑。其实学院老师每年都会到杭师大附属医院体检,却鲜有老师了解这段历史。这次参观的支部党员都还是第一次发现拱宸桥的这段历史,所以都感到本次参观非常有意义。大家表示,作为党员,要牢记屈辱的历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下午,支部老师们还参观了运河广场上的学雷锋角,以及“民星大舞台”。被拱墅人誉为“百姓星光大道”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品牌——“民星大舞台”,是打造“运河文化名区”的创新之举。大舞台上定期举办各种公益演出,让市民们享受了各种文化艺术盛宴。通过参观,支部同志们都为拱墅区人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公益热情所渲染,进一步提升了支部党员对支部“党建+公益”建设的认识。党员们认为,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继续做好“党建+公益”,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