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演化仿真实验室(杭州市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
2014-05-22
09:15
浏览次数:
|
方向负责人——鲍立威教授 方向负责人——范晓清教授 方向负责人——郑建壮教授 为积极响应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行动纲领和任务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2011年3月筹建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演化仿真实验室”。实验室以基于计算实验的仿真平台为技术手段,重点研究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三次产业协同增长等涉及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实验室立足于已有研究积累,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与演化过程”研究主题,设立了“产业形态演化仿真研究、商品流通场仿真研究、金融产品设计仿真研究”三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三个方向各有重点研究内容,又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总体范畴内相互联系和支持。2013年,实验室被列为杭州市第三批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为鲍立威教授和范晓清教授。 实验室位于城市学院文五的五楼和六楼,使用面积1295M2,各类设备300余台套,资产总值600余万元,建立了服务器集群,配置有相关数据分析工具和仿真系统,部署了相关开发平台以及宏观经济、行业和企业运行信息的数据库。实验室有专职教师16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学位9人。实验室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市及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14项、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政府建议报告10余篇。 产业形态演化仿真研究方向由郑健壮教授负责,基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业态的仿真研究,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培育高新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策略建议;基于区域要素和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持效果的仿真研究与评价分析,提出杭州城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建议;基于产业集群演化仿真分析,提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和模式的对策建议。 商品流通场仿真研究方向由鲍立威教授负责,研发基于计算实验技术的仿真引擎,构建仿真平台,基于商品流通场仿真系统研究流通场运行过程,揭示流通系统运行的内在规律;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流通系统的运行,对区域经济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面向生鲜农产品的城市供给和流通格局,运用流通场仿真的方法研究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和价格波动分析。 金融产品设计仿真研究方向由范晓清教授负责,构建金融产品设计中关键环节的仿真系统,支持金融产品设计和创新;针对新华浙江商品交易中心,进行商品交易指数的仿真研究和指数金融产品设计开发;采用包括计算实验技术等在内的仿真方法进行结构化产品、专利实物期权等的定价研究。 实验室通过四年的建设,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引擎,建成区域经济发展与演化仿真平台,完成三个方向共9个关键问题的研究。为广大教师、研究人员、学生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研究平台支持,提升本领域研究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级人才,服务地方级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并探索基于SaaS模式提供仿真平台的云计算服务。努力在仿真平台和若干专题研究成果方面跻身同行第一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