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要提示:
 
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改版==== > 学院新闻 > 图片报道
   
   
 
“追逐中国梦,寻红色印记”商学院党员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调研之旅

发布日期:2013-08-28访问次数: 字号:[ ]


  

    2013年暑假,商学院党员之家短学期实践团队行动啦!本次实践主题“追逐中国梦,寻红色印记”,旨在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际走访与感悟,获得一手资料与真实信息,了解各地(主体浙江省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际开展情况,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中国梦。

  心大,因为梦很大。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本次实践活动整合了党员之家全体成员及各学生支部资源,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召开筹备会议、编排小组、部署工作内容、设计调查问卷等,以确保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党员之家实践团队根据组员生源地及出游计划,结合国家级等重点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在地,进行同类分组,最终初步确定为杭州组,北京组,绍兴组,嘉兴组,台州组,宁波组,上海组等;设计的问卷主要面向两类群体,一是针对普通游客及当地群众,而是针对基地工作人员。

  活动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阶段,7月10日之前,杭州各组活动,共分为五组分别前往岳飞纪念馆,刀剪剑博物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五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第二阶段,7月10日—7月31日,结合成员生源地或旅游目的地分组,走访的主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河姆渡遗址,鲁迅故居,大禹陵,嘉兴南湖纪念馆,宁波海防遗址等十几个大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各自所在地点的红色教育基地展开一系列活动。

  第三个阶段,8月1日—8月15日,这个时间段的活动主要在网络上进行,通过网络搜集各自走访调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信息,或者印证游客所说存在的问题是否由来已久等等,形成各个小组的走访实践报告,并将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信息填入统一的问卷统计表格,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切身体会以及看法,通过课程所学的SPSS、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分析问卷中的信息,最后得出一份总的暑期实践团队走访调研报告。

  分散实践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杭州组集体统一行动,组织纪律性较高;各地区小组做好天气预报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去时,时时汇报动向,归时,再报声平安。组员如鲍赫明、王洁妮,吴思佳等同学分身于多个分组中,不因任务繁重而推卸,反而因为工作熟稔而挑起大梁。组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结合网络资源,筛选整合信息,糅合自身看法观点形成各组的实践报告。

  同学们试图与当地建立沟通桥梁,分析各处基地现象,交流各地长短,为宣扬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爱国主义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从大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对于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及建议,以表示出能够在与邻近校区的基地进行长期合作,完善基地建设的同时帮助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修养的良好愿望。这次调研的重要调查方式是以走访,口头询问,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24名初始上报的同学,还有协助发放问卷参与活动的其他同学,在活动中,同学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基地有了全面详实的了解。不仅丰富了知识,对基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深地为之吸引,而且根据基地的现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学们积极思考如何将基地中的文化思想得到更好的传承,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追寻中国梦。如考虑收费问题,宣传力度,基地的保护和管理,和游客的互动等方面,都是值得基地管理者好好思考的问题。至发稿前已形成13篇小组实践报告,回收群众问卷339份,基地问卷33份。

  这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看过海防遗址的寂静荒凉,看过博物馆恢弘的千篇一律,看过底层教育基地的形同虚设。除了那牌匾,除了那文字,除了那玻璃棺中的文物,除了讲解员复读机式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是走在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中,这不是一块沉睡之地。我们相信爱国教育的主题题材从不匮乏,也从不乏味,似乎只是教育宣扬方式已落得俗套,给其光彩蒙上了一层无趣。走访中,也偶有遇到激情澎湃的老党员,他们虽话语不多,虽年已垂暮,但仅从他们的驻足,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姿态获得的比平常一座博物馆给予的更多。也许是强调的太多,静默的驻足观察思考更有启发吧。

  烈日炎炎的夏日,同学们不再是想往常一样躲在家里吹着空调,而是背起行囊,和同伴们一起踏上了红色之旅。无论我们最后的调研过程中以及最后结果对于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有多大,但反观我们自身,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不但能够让青年大学生接受,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正是这种令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我们以实际行动来追逐中国梦,要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