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最近生意不错吧?”“嗨,下午刚提货回来,多谢张总关照。”……诸如此类的寒暄此起彼伏,令记者恍若置身于某个商业酒会。而事实上,这幕情景只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业人才孵化班”的学生们自行组织的一次创业经验交流会。 今年七月,该院一度被冠以“少帅班”、浙商版“流星花园”等名称的“创业人才孵化班”首期结业,同时来自该院大二、大三各专业的40位同学从1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二期学员。经历了数月磨练后,新一代“少帅”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道路显然比学长们的更具挑战性。 淘汰机制:四十进三十 与第一期“少帅班”直接进课堂的教学计划不同,本期“少帅班”的学员首先得带上铺盖过“军训关”。 接着是“实战关”,即“少帅”们尚未学习相关理论前,必须自发组成创业团队,搭建模拟平台,分为市场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完全按照公司标准去运作。而据了解,上期“少帅班”的学员基本上只需接受类似MBA的课程,听老师讲解各种商业案例即可。对此,有关负责老师向记者解释:“这么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效果不太好,所以我们减少了第二期学员的上课密度,并增加实际操作环节,希望他们在老师分析案例之前就能遭遇到实际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相信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能更投入,学习理论也更得心应手。” 此外,今年将和“少帅”们形影不离的还有一道“竞争关”。负责人王陆庄老师认真地告诉记者:“虽说该班现在有40名学生,但我从一开始就只打算发30张毕业证书。‘少帅’们来自不同的学院,难保有人不会因专业关系而掉队,所以干脆实行淘汰制,适当的竞争机制是很必要的。”于是,“少帅”们自组的团队之间在开学伊始就不得不面临一次创业计划书的“竞标”。竞标现场,老师充当起模拟投资商,根据计划书的优劣与创业团队的答辩情况,从所有团队中挑选出了三家胜出者———E彩卖场、周三东路大学生杭州购物网以及创奕文印社。而落败的几支团队也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胜出者干得不亦乐乎,近日又开始为新一轮的“竞标”忙进忙出。 “不过你可别以为胜出者们就万事大吉了。”王老师悄悄告诉记者,“为了继续营造他们之间的竞争氛围,我们当初挑选创业方案时,就特意让‘E彩’和“周三东路”两家经营电子商务的团队同时胜出,敦促他们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竞争与合作都需要 不出三个月,“少帅”们在竞争中已大有越战越勇之势。秋日的傍晚,夕阳西沉,橙色余辉下的浙大城市学院第四教学楼前依旧人头攒动,吸引他们的是数十张桌子上趴趴熊、储物盒等五花八门的小商品。原来,这天恰逢E彩团队产品展示会。 在“E彩”成员庞海峰与叶恺的指引下,记者在第四教学楼的513室前止步。没等推门而入,门旁墙面左上方那三块亮晶晶的牌子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竟然依次是三星、明基与森海赛尔的授权店面标示。“呵,来头都不小么。”记者不由赞道,两位男生的脸上立刻绽放出得意的笑容:“这间就是我们的工作室,三块牌子全属于我们‘E彩’。” “搞电子商务必须有电脑高手帮忙,偏偏‘E彩’成员里没有类似人才,只好请外面的。”庞海峰解释道。记者顺着他的目光在这间近二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发现了两台电脑:“全是学校提供的吗?”叶恺点点头说:“嗯,不过其中一台属于‘周三东路’。两支团队合用一间工作室,就是电脑各归各,并设了密码。” 正说着,门又被推开了,走进几位拖着大包小包的男生女生,“说曹操曹操就到。”叶恺耸耸肩,“我们都是搞电子商务的,虽说经营方式不同———他们CTOC(顾客对顾客),类似淘宝网;我们则是BTOC(商家对顾客),但竞争总归是免不了的。” 例如,当日是“E彩”筹备已久的展示会,没想到“周三东路”却半路杀出,要求加入。负责策划本次展示会的叶恺向记者坦言:“答应归答应,可一想到两家‘同场竞技’,心里总不太舒服。但后来仔细分析一下,发觉创业的确需要竞争,因为竞争有时候可以转化为合作,两家合作就能像武林商圈那样产生的集聚效应,达到双赢。要不是有他们,今天的展示会肯定没那么热闹。” 大部分是家里给启动资金 把竞争与合作看得如此透彻,理论不可谓不全面,可真当了老板实践经验似乎更加重要。 这不,趁着创业班的东风,“E彩”的成员小涂本学期刚开学就拿着几万块钱与其他三位同学合股。经过一年多的寻觅之后,终于在学校附近找到了自己饭店的落脚处,还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5178”(“我要吃吧”的谐音)。11月初,“5178”正式营业,小涂第一次成了真正的老板。 傍晚五点半,“5178”里顾客熙熙攘攘,点菜声、交谈声混成一片。“你要外卖?没问题,我来给你开票。”刚端完盘子的小涂立刻化身为收银员。别看如今跑堂算账样样游刃有余,其实当上老板后的小涂也曾有过彻底傻眼的时候。“哎,开业当天店里只能用一个字形容———乱。”小涂向记者坦言,“因为担心店里人手不够,就找了六七个同学来帮忙,再加上我和店员足足十个人,仍然无法应付顾客,全都挤在几十平方米的店里干站着,不知所措。”而更让小涂郁闷的是,两天后店里唯一的服务员也不辞而别,饭店开业还不到一周小涂就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停业整顿。他告诉记者:“虽然知道这会影响生意,但我还是下了狠心,利用这一天先把服务员的空缺给补了。毕竟等饭店上了正规我才能脱身,否则功课也得和创业一样耽误。” 小涂的这份决心最终换来的是信心:“妈妈当初拿几万块钱赞助我时压根不指望我能还她,能把利息赚回来她就满意了。而照目前的经营形势看,退还这笔赞助估计用不了一年。”当然信心也离不开细心,在开店之初,小涂就已作足了市场调研的功课:“时下开饰品店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创业方式,而实际上在我们学校周围的类似小店最长开不过半年肯定会因经营问题转让,所以我一直坚持开饭店。”此外,为节约成本,小涂特地把饭店的宣传单拿到从事印刷包装业的家里印制。眼看圣诞节将至,操心的“老板”小涂又筹划起推出VIP卡等促销计划。 “少帅”的困惑 或许是因为当老板的感觉太好,除了“少帅”们,如今该院很多其他学生也对创业趋之若鹜。据悉,单是与小涂的“5178”同时开张的由该院学生当老板的店就有十几家,而在近日的创业经验交流会上,几位大一新生也忍不住来凑热闹。 只见一位背着书包的男生刚落座就转身与“少帅班”的学长们攀谈起来,言语间透着股兴奋劲:“我是今年刚入学的,现在已经开始做电话卡代理了,但是还没什么经验,你们能不能给点建议?” “少帅”们的困惑似乎还不少。“创奕文印社”等创业团队的成员在这次交流会上就忙不迭请教在场嘉宾:“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学业与工作难以兼顾,以及伙伴想法不一致时到底该如何协调分歧?”“所以说,我并不太赞成大学生过早创业,毕业后有一两年的过渡期,看清楚创业方向会更好。”博客中国董事长胡之光如此认为。而浙大网新机电副总裁谢巍则建议“少帅”们确立团队中“一把手”的权威性。 “依我看,创业班里的模拟环境确实能让学生掌握并积累必要的经验。但创业实在不能迫不及待,必须认准最佳方向和时机,创业班提供了认准方向与创造新的创业模式的机会。但我不赞同当下流行的那种去校外及开店的创业方式。先不说创业与学业的矛盾问题,单就经营模式而言此类行业就难以做大,而且无论大学生中学生都可以做,创业的意义自然也不大。”王陆庄的话有点出人意料。 我们不提倡贵族教育 一年多来,除了对创业班羽化成蝶的期待,王陆庄对于外界给予的“少帅班”这一称呼也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他说:“因为多了‘少帅班’这个绰号,让很多人觉得我们在搞贵族式教育,违反教育公平的原则。但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只不过是差异化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因材施教。工厂加工原材料,不同的原材料必须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教育也一样,不同背景与特质的孩子是不同的原材料,学校就是负责加工的工厂,当然要选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王老师同时指出:“何况在创业班里的学生并不是百分之百都是‘少帅’,也有一些来自普通家庭,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同样看到了那股创业激情。”(沈蒙和) |